澜沧江—湄公河流域合作治理体系的理论基础与实现途径

Publisher: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

E-ISSN: 1000-5110|48|5|92-99

ISSN: 1000-5110

Source: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:哲学社会科学版, Vol.48, Iss.5, 2016-01, pp. : 92-99

Disclaimer: Any content in publications that violate the sovereignty, the constitution or regulations of the PRC is not accepted or approved by CNPIEC.

Previous Menu Next

Abstract

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,使得如何有效对跨国跨流域的敏感区、问题区实施治理成为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问题。近年来,中国作为区域性负责任的大国,在澜沧江—湄公河流域开展一系列多国联合执法、替代种植等跨流域治理的实践活动。通过对这些实践的总结,我们认为跨流域创新治理体系的构建是解决跨国区域的关键,一方面要打破传统政府单一主导的方式,构建合理的参与机制与互动网络,打破传统的国家一元管理形式和单一的政府管理主体,开展多元治理和多级治理,重塑政府—社会之间的联系,引入企业、公民社会、非政府组织等不同主体共同实施对区域的联合治理;另一方面,则需做好区域合作顶层战略设计,开展多学科多领域的跨流域发展规划,制定多主体积极参与的制度体系,共同构建持续共赢的跨流域利益联合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