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世纪50年代“抽象继承法”讨论的再思考

Publisher: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

E-ISSN: 1004-5856|38|8|27-30

ISSN: 1004-5856

Source: 哈尔滨学院学报, Vol.38, Iss.8, 2017-01, pp. : 27-30

Disclaimer: Any content in publications that violate the sovereignty, the constitution or regulations of the PRC is not accepted or approved by CNPIEC.

Previous Menu Next

Abstract

20世纪50年代,冯友兰对于如何继承中国传统哲学遗产提出了抽象继承法。冯友兰认为,对待传统哲学遗产应当主要继承它的抽象意义或一般意义,随着时代改变,传统哲学遗产中命题的具体意义已然不在,但命题的抽象意义和具体意义可以进行分离,利用这样的方法,通过继承命题的抽象意义可以更好地继承传统哲学遗产。而同时代的学者如关锋、胡绳、艾思奇等则是站在批判继承的立场上,从不同侧面利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批判冯友兰的执象继承法。学者们围绕中国传统哲学遗产到底该不该继承、怎样继承等问题展开了一场学术论战,这场论战影响深远。